在齐鲁大学成立时,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医科改名为齐鲁大学医科,原共合医院随之改称齐鲁大学医科附设医院,简称“齐鲁医院”。1925年,齐鲁大学为申请政府立案而进行改革,将医科改称齐鲁大学医学院,该院亦改为齐鲁大学医学院附设教学医院,有时称齐鲁大学附设医院、齐鲁大学医院、齐大医院、齐鲁医院,并见诸学校、政府正式文件。齐鲁医院迎来了建院以来的鼎盛时期,成为济南最大的医疗单位,在全国亦负盛名。
抗战之前,驰名国内外
齐鲁大学以办医学院极其附属齐鲁医院驰名国内外。抗日战争以前的20年是彼时齐鲁医院的辉煌时期,在这一时期,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充。
彼时,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帝国主义趁机侵入中国,控制山东;国内则是连年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齐鲁医院因是英、美、加拿大基督教会合办,恰似外国租界领地,轻易无人侵扰,而得以保全和发展。
1917年齐鲁大学医科医院的大体布局是:大门即现在文化西路107号院北门,上书“齐大医院、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Hospital”。大门西,北墙内为共合楼,内设医院院长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病房、手术室等,可容病床125张。大门以东,北墙内为求真楼,系门诊部分,当时称诊病所,内有内科、外科、皮肤花柳科等门诊诊察室、药房、手术室、X光室。
医科在共合楼南面的医学大讲堂,内除有医科科长办公室、编译部、图书室、会堂、教研室、教室、实验室等外,尚有临诊室和特别病房。
当时医科科长聂会东担任生理学、眼科学讲课,医院院长巴慕德担任外科手术学课程,他们并兼任临床医师,带领学生实习。
齐鲁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的位置在大院西南隅,有三层楼和二层楼、平房等。罗根护士长和三名教员除教学外,还负责医院的护理工作。
1924年2月,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医学校全部师生迁入济南齐大医科,从此医科有了女生,齐鲁医院也就有了女实习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此时的齐鲁医院人员和设备不断增加,就医者日益增多,原来的病房、门诊开始不敷应用,也有了另建新院舍的必要。美国教会方面募集巨款,于旧医院的东北方购地29亩(东双龙街90号),预备建大规模的新医院,但是由于当时战乱匪患,加上天灾不断,时局不靖,交通阻塞,材料未能采办,一直拖了四年无法动工。
1928年,日本在济南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市民死伤极众。齐鲁医院遂于新购地附带的建筑物内添设临时医院,以救护受伤的民众。秋天,将这些旧有民房修理加大,迁入待诊室、挂号室,扩大了诊病所,男女病人得以同时诊治。
1931年,齐大在国民政府正式立案,1933年春,开始着手建造新医院:1934年动工,1935年建成原设计的三分之一,即新医院四层病房楼和与之相连的二层门诊楼,共307间,建筑面积3769平方米,耗资45万美元。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工程虽有建筑费,但无经常费用,因而停建。
1936年6月22日,新医院举行开幕典礼,全院上午停止门诊,在新门诊楼下过厅内开庆祝会,约300多人参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致词,大谈良相与良医,并到大楼外合影,会后开放参观。
新病房楼顶层为露台,用以作屋顶花园,四层为小儿科病房,设以玻璃隔间;三层为男内科通房及特别病室;二层为女内科通房、电疗室等;一层为办公室、会议室、问事处、庶务办公室、病例储藏室。 外科及妇产科病房,暂用共和楼。新门诊共有12个分科,42间房,用作诊察室、治疗室和医师办公室等,全门诊可容400人同时出入而不至混乱。
由于新医院大楼落成,对原诊病所(求真楼,现办公一楼)另行改修,其东翼原为外科诊室,改为公共卫生处;其西翼原为眼科诊室及药房,改为传染病隔离室;中部原小儿科、内科诊室,改为女医生宿舍。准备迁入部分护士,原有之女护士宿舍楼亦不敷应用。
至此,齐鲁医院迎来了建院以来的鼎盛时期,成为济南最大的医疗单位,在全国亦负盛名。
外国人主持一切
齐鲁医院房地产与设备和学校一样,均为基督教会所拥有或购置,经费来源主要靠教会,所以性质上属私立教会医院,隶属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系其教学、实习医院。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齐鲁大学四个学院中的重点学院,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齐鲁大学受英、美、加拿大基督教的14个差会(教会组织)组成的联合托事部(又称管理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及两个分部(各设在美国纽约第十区第五街150号及英国伦敦艾登门2号)的领导。
齐鲁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按国外联合托事部的指示决定学校各学院的大政方针。最初,学校行政大权均由外国人主持,1946年以前,齐鲁医院院长几乎全是外国人担任,唯一的一名中国院长陈崇寿也只当了三个月,就被英国药师普瑞格( Stanley Presscott)代替。那时的校务会、教务会自然也是由操行政大权的外国人主持一切。
1931年,齐大在中国政府立案后,校长、教务长等职务名义上由中国人担任,也只是掩人耳目以欺骗群众而已。因为齐大及医院所用的中国人大都是出身于教会学校的教徒,由教会一手提拔,一般都俯首贴耳,惟洋人教会之命是听,否则也干不下去。直至1950年齐大仍由美国人赖恩源和英国人林仰山代理校务,经济大权始终为外国人掌握,他们一直是为齐大送钱的外国大资本家和教会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籍的教职员工,甚至校长、院长也是无权过问的。原齐鲁医院副院长杨锡范就说过:“我虽然名义是副院长,可我从来没坐过办公室,一直做我的医生工作。什么时候当的院长也记不清了。”
(据《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齐鲁医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