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百年将门齐大情——记抗日将军冯玉祥家族与齐鲁大学
2019-08-01 18:50 张洪刚    (点击: )

2014年5月,笔者在录制“外国语学院老教授影像资料库”的时候,专访了张公平教授,他提到了冯玉祥将军与齐鲁大学女生部主任刘兰华教授的家族情缘,以及冯将军两次隐居泰山与齐大师生的交往。张教授所讲的这段往事深深勾起了笔者的兴趣,那么冯将军与齐鲁大学有渊源吗?

值得庆幸的是在2016年12月,通过多方联络,笔者联系上了冯玉祥将军的儿媳,现年81岁的余华心女士,她也是齐大刘兰华教授唯一的女儿,并与其进行了书信联系。近日,笔者又通过电话对余华心女士进行了采访,听她讲述了冯玉祥一家三代与齐鲁大学、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的情缘。今年4月16日,笔者将梳理的《百年将门齐大情》一文用电子邮箱发给了余华心女士,请她指正,当日即收到了余女士的回复,她写道:“洪刚先生:此文甚好,把一段珍贵的、世人知之甚少的历史整理出来,功德无量!”这句话也许是对笔者的鞭策吧!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齐鲁大学植根于齐鲁大地,人文底蕴深厚,在深入挖掘梳理人文历史上,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与齐鲁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抗日将军冯玉祥(1882.11—1948.9),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民主人士。

冯玉祥家族与齐鲁大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早在1921年,冯玉祥就与登州文会馆学生、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堂西学教习仲伟仪结下友谊,请其在军中传教、讲学。上世纪30年代,冯玉祥曾两次隐居泰山,期间他与齐鲁大学结下不解之缘,与齐大的刘兰华、老舍、侯宝璋、张汇泉等教授结下了深厚友谊。

1937年齐鲁大学南迁成都华西坝,冯玉祥曾为师生进行抗日演讲。对这一时期奉命南迁到武昌的国立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冯玉祥也曾慷慨解囊,捐助山大师生。1942年8月,冯玉祥结识了齐大社会系教授张雪岩,他们一起组织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在支持抗战中结下了友谊。抗战期间,冯玉祥的两个女儿冯弗矜、冯理达先后就读于齐鲁大学医学院;1981年他的孙女冯丹龙又就读于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外文系,续写了家族与山大的传奇。

  从民国初期,冯玉祥就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一个独特的称号———“基督将军”。1915年,冯玉祥在北京亚斯里教堂,由著名的中国牧师刘芳为他行洗礼。也正是由于他的基督教情怀,才结识了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堂西学教习仲伟仪。

  仲伟仪(1865—1936),字子凤,别号昶轩,又号补衮子,仲家集(今龙口市南仲家)人。仲伟仪“弱冠以最优等毕业于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即齐鲁大学前身,系山东省最早的教会大学,也是中国首所现代高等学府。据《狄邦就烈传》所附录的登州文会馆资料,仲伟仪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毕业的,毕业后在母校执教七年,担任文理科教习。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在济南创办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堂,聘文会馆主赫士为总教习,仲伟仪为格致分教习,任教时间为1901至1903年。1904起,仲伟仪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华总干事兼青年会附设的普通中学校长。

1921年,仲伟仪辞职自行布道,西出潼关,受到了时任11师师长冯玉祥的盛邀。后来冯任“抗日同盟军”司令时,其司令部即设于仲伟仪曾任主任的张家口察哈尔区立图书馆内。

冯玉祥与齐大女生部主任刘兰华

刘兰华是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在贝满女中时期的同学,曾任山西贝露女中校长,齐鲁大学教授兼女生部主任,北京辅仁大学外语系教授,齐鲁大学英文教授。

  刘兰华的丈夫为冯玉祥智囊、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余心清。1924年,余心清被基督将军冯玉祥派往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修习。此时刘兰华已获得博士学位留美工作。在一次哥大校友联谊会上,余心清偶然遇上落落大方、一派女学者风度的刘兰华,一见倾心。1927年两人携手回国,在太原举行了婚礼。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济南,余心清与新婚夫人刘兰华双双到了济南。刘兰华任职于齐鲁大学女生部主任兼教育行政系教授。女生部英文称之为“妇女学院”,在教会大学中是个独立机构。女生部主任即为“妇女学院”院长,不仅与其他学院院长们平起平坐,在校评议会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手中握有财权,可以自主支配之。刘兰华是齐鲁大学历史上第三任女生部主任。1931年齐大在南京教育部注册立案之后,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女生人数迅速增多,刘兰华便将历年余款两万多美元全部取出,修建了女生第二宿舍美德楼。

  1932年冯玉祥两次下野隐居泰山期间,当时余心清经常往返于泰安与济南之间。据余华心说,冯玉祥二次隐居泰山时,在同盟军中任总务处长的余心清带着妻子和一岁多的女儿余华心,也上山居住。

  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心清随冯玉祥去了武汉,后又到陪都重庆。刘兰华则携余华心随齐大辗转内迁成都华西坝。当时齐鲁大学与在这一期间汇集至此地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形成了名噪一时的“华西坝五大学”。在全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的形势下,“五大学”的师生们怀着满腔热血,崇高的正义,爱国精神,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1月13日,冯玉祥由重庆来到成都华西坝,为“五大学”师生做了“坚持抗战到底”的演说,激昂地号召与日寇拼个死活,枪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断了用枪托,枪托断了就拳打脚踢,拳脚受伤了就用口咬。冯玉祥还当场挥毫题写了“还我山河”,深深激发了听众,许多学生把自己身上的毛衣、棉衣都脱下来捐献。冯玉祥告诉学生们要珍惜无数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保下的大后方学习环境,好好学本领,还大讲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形势,以长国人志气。

  那天,冯玉祥站在桌子上一直讲到下午五点四十分才结束。讲演会上,张素芳同学代表华西坝“五大学”战时服务团赠送给冯玉祥一面绣着“深入民间”四字的锦旗,表达师生们敬佩冯玉祥将军四处奔波、亲力亲为宣传动员抗日救国的精神。

  余华心回忆:1943年春节,母亲带着九岁的我去给将军拜年,他穿着北方农民那种半截子粗布棉袍,和我们面对面站定,互行三鞠躬。留饭后,他把我们领到书房,给我们母女俩每人画了一幅蔬菜水彩画,给母亲画上的题词是:“一个大白菜,味是真正美,大家常常吃,打得倭寇必败北”;给我画上的题词是:“红萝卜,紫茄子,味都好,味都香,大家多吃些,一定打过鸭绿江。”表现出他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

  1948年7月,冯玉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途中,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享年66岁。余心清在狱中得知冯玉祥遇难的消息,内心非常悲恸,不禁老泪盈眶。余心清由于在1947年,因联络美国领事馆,策动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孙连仲起义,遭到国民党逮捕。余心清曾在牢中撰拟了一副对联,遥为吊祭:“海上惊噩耗,狱中哭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余心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局长,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

  余心清、刘兰华唯一的女儿余华心嫁给了冯玉祥的小儿子冯洪达。余华心,1934年出生在济南齐鲁大学,1947年在北平贝满女中读书,195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大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及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冯洪达(1930.10-1993.7)生于天津,1948年9月入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巴库海军学校学习海军专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

1953年,余心清的一个老朋友热心地牵线介绍余华心和冯洪达认识了。在上海大厦的一场舞会上,冯洪达对容貌端庄漂亮而又有“才女”之称的余华心一见钟情。1958年,余华心和时任海军北海舰队驱逐舰副舰长的冯洪达共结连理,结下了一世情缘。

“文革”结束后,余华心开始搜集资料为冯玉祥著书立传,先后出版了《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传奇将军冯玉祥》《冯玉祥自传》等著作。尤其是《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这部书的出版,意义重大,促成了对冯家的政策落实。1982年,中央政府安排了隆重的冯玉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散落各地的冯家后代聚集北京,连远在美国的冯洪志一家也来了。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接见了冯家的第二代。

冯玉祥曾两次被迫下野隐居泰山,其智囊“红色牧师”余心清,始终不弃不离追随其左右为之四方奔走联络。而当年在这位红色牧师身旁,还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端庄秀丽的身影,这便是比他大九岁的博士夫人,时任齐鲁大学女生部主任的刘兰华。冯玉祥就是通过余心清、刘兰华夫妇结识了齐鲁大学老舍、侯宝璋、张汇泉等知名教授。

与老舍抗战期间结为终身友谊

老舍曾两次执教齐鲁大学,一次是1930年7月至1934年7月,二次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1930年初,老舍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返回祖国。当年7月,接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1932年冯玉祥在泰山读书时,就对老舍的小说和幽默小品赞赏不已。当时冯玉祥曾托往来于济南与泰山之间的余心清邀老舍到泰山,想同他畅谈文艺。可惜老舍由于教学和写作繁忙未能赴会。1937年老舍再执教齐鲁大学,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老舍离别妻儿,毅然只身来到武汉,投身抗战事业,一时传为美谈。冯玉祥为此作了一首“丘八诗”:

“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妻子儿女全不顾,蹈汤赴火为抗战!老舍先生不顾家,提个小箱子撵中华;满腔热血有如此,全民团结笔生花!”

  抗日期间,冯玉祥给予老舍持续帮助。老舍初到武汉,冯玉祥便派王向晨前来约请老舍,接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自己的临时公馆居住。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重庆,一同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的身份组织抗战文艺运动。1937年底,阳翰笙首先以个人名义倡议成立一个“文协”组织,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经过周恩来、王明和冯玉祥将军共同商议,准备邀请老舍出面主持“文协”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38年3月27日,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当选为“文协”的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周恩来当选为“文协”的名誉理事。500多名文学艺术家参加了大会,邵力子、周恩来、郭沫若、冯玉祥等都发表了讲话。

  1938年7月30日,当老舍携带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印鉴和其他文件离开武汉赴重庆时,冯玉祥又及时派人送来了路费。到达重庆之后,老舍几乎每年夏天都寄寓在陈家桥冯玉祥的公馆里进行写作。1942年夏天,当重庆久旱无雨,老舍生活正无着落之际,冯玉祥又约请老舍一同前往灌县。

  1947年10月,冯玉祥与老舍在美国重逢,两人一起共进晚餐,在餐桌旁款款而谈。第二年的8月,冯玉祥在返回祖国的途中遇难牺牲,患难中的一对知己,就这样在异国诀别。

金沙9001w以诚为本入口文学院 张洪刚)

上一条:女生部主任刘兰华,民国奇女子
下一条:钱穆在齐大开“百家讲坛”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